踏入山西省太原市小井峪文化产业园区一家剪纸工作室,仿佛置身于剪纸博物馆。这里,不同年份、风格与题材的剪纸作品和文创产品交相辉映,以独特的色彩和精湛工艺,无声地诉说着一段段动人故事。
太原剪纸,作为深受太原民众喜爱的传统民间艺术,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其图案多达千余种,涵盖装饰类、时效类等多个类型,巧妙融合了北方剪纸的粗犷豪迈与南方剪纸的细腻纤秀,形成了独特风格。作品写实却不失灵动,含蓄自然,将太原古老文化艺术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工作室内,只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王银凤左手捏红纸,右手握剪刀,剪刀快速变换方向游走于纸面,不一会儿,一套专门为国内高校制作的剪纸作品新鲜出炉了。“非遗保护的方式丰富多样,传承、融入生活、结合周边环境都是可行之道,而活态传承是其中的关键。”王银凤介绍。
创新剪纸表现形式,一直是王银凤的艺术追求。鉴于剪纸的收藏价值,她和丈夫郭树林将传统剪刻与多层套色点染技法相结合,致力于以剪纸形式再现珍贵古画。
王银凤拿起大作《清明上河图》一边展示一边说:“传统剪纸在呈现立体效果时存在局限,我们通过层层画图、剪刻,并进行对裱, 让作品既保留剪纸特色,又有绘画的韵味。” 这幅耗时近三年、历经数次迭代,长达 7.6 米的作品,融合了多层、套色、点染等剪纸技法,将画中的市井生活刻画得栩栩如生。
让非遗走进大众生活,赢得市场认可,是王银凤夫妇多年来的坚守。今年春节前夕,王银凤为在太原录制的戏曲晚会设计了《锦绣山河》戏曲服装,将剪纸技艺融入服装的袖口、裙摆。本月底,她还将为深圳的客户制作一套新服装。
因为自身从小跟随母亲学习剪纸,长大工作后,王银凤也将剪纸带入课堂、走进校园,系统地教会学生剪纸知识和技能。“今年哪吒火了,我专门设计出剪纸造型教程带到学校,孩子们都特别开心。”王银凤笑着说。
谈及今年的计划,王银凤说打算开发形式多样的剪纸文创 ,欧博体育app包括一套悟空与太原市旅游景点元素融合呈现的画框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将太原特色产品销售出去。(摄影:人民网记者 王帆)
“今年前9个月我家收入一共3.1万多元,仅通过土地流转种植马铃薯和在基地干活,收入就增加了1万多元。”在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东梁乡东梁村,村民王建明掰着手指算起丰收账。…
戴上眼镜,躺在沙发上,眼前出现虚拟场景:自己仿佛在飞跃高山峡谷,雄鹰不时从身旁掠过,风声呼呼作响。忽然,一个360度的大转体,让人发出惊呼,倍觉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