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第十七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落下帷幕。经过4天角逐,欧博体育64件雪雕“艺术品”匠心独运、精美绝伦,惊艳亮相。
作为哈尔滨国际冰雪节20个重点活动项目之一,2025第十七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以“同心同梦,共筑未来”为主题,旨在促进国内外冰雪文化交流,为大学生提供雪雕艺术创作实践平台。
本届国际参赛团队数量创历届新高,来自泰国、意大利、英国等9个国家的21支国际队伍和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等43个国内高校代表队入围决赛。各国选手参赛作品种类繁多,有的表现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有的借助雪雕艺术展现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有的表达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
比赛期间,现场人气高涨、热度不减。CCTV-13新闻频道、CCTV-4中文国际频道对本次大赛进行了直播连线报道通过镜头将这场冰雪艺术盛宴传递给全世界观众。
作为西南地区唯一参赛的高校,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设计与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的师生团队,展现了非凡的创造力与顽强的拼搏精神。
在接近-20℃的严寒中,参赛选手们身着厚重的防寒服,手持各式雕刻工具,在长3米、宽3米、高3米的巨大雪块上,专注地一铲一铲地雕琢着。他们踩着梯子反复上下,汗水与雪花交织,在冰冷的空气中腾起丝丝白雾。不仅是对技术水平的考验,更是对体力的极限挑战。
夜幕降临,为了加快进度,川影的选手们丝毫不肯松懈,依旧挑灯夜战。“雪立方”在一刀一铲的精雕细琢下,渐渐“变身”成为令人惊叹的艺术品。
“面对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团队成员每天工作十三个小时,首次接触人造雪材料并完成雪雕创作。”公共艺术教研室主任马太强老师说,“同学们克服了寒冷和体力消耗带来的考验,迅速适应新材料,发挥创造力和执行力,展现了令人骄傲的团队精神和艺术素养。”
团队成员凭借创新理念和坚韧毅力,创作出引人瞩目的作品《影动中华》。作品通过卷轴、高铁、熊猫、传统建筑等元素,巧妙地展示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并以胶片为载体,呈现近年来中国科技飞速发展的辉煌成就。
设计与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教师彭佳苓表示,“作品能够获奖,这不仅是对我们艺术实力的认可,更是宝贵的实践经验,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定。”
设计与美术学院创新班的同学们从第一稿的灵感迸发,到后期一次次地修改设计图,终于通过初试,拿到决赛邀请函,一同踏上飞往北国的航班。
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团队遭遇造型结构不稳、细节刻画等难题,“我们借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经典雪雕,如参考城堡雪雕的拱形支撑结构稳固主体,学习雪雕作品的细节处理技巧雕琢纹理,成功攻克难关。”彭佳苓老师分享。
与普通的艺术创作不同,雪雕作品需要面对独特的材质特性和严苛的创作环境。“雪雕比赛是一场智力、毅力与技艺的较量。”正如设计与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教师姚磊所说,雪雕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团队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从规划、测算到精细操作的全过程。
川影参赛的选手包括公共艺术专业的邓饫、白昉灵、陈俊玮和张羽洁四位同学。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铲雪塑形,汗水与雪花交织,在冰冷的空气中腾起丝丝白雾;有的则手持雕刻刀,一铲一铲地精细雕琢,力求线条的流畅与形态的准确。
邓饫还记得参赛的激动与荣耀:“通过创新班获得这次宝贵的比赛资格,能够代表川影参加国际赛事,我们倍感荣幸。经过团队一次次的改稿和设计,我们最终顺利通过初试,拿到了决赛的邀请函。”
白昉灵说:“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雪景,再到直接在雪上创作,这场雪雕大赛是一次美好的、欧博体育毕生难忘的经历!”她回忆道:“我们每天工作十三个小时,不管是老师还是队员都在坚持,贴着膏药创作,但在比赛现场我们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作为团队中唯一的男生,陈俊玮也承担了不少体力劳动。他说:“当我看到三米高的雪块时,的确有一丝惶恐。但老师们一直在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中协助我们,从天明干到深夜,极大地激励了我。我用尽全力在雪块上雕刻,最终收获了满意的结果。”
张羽洁也对这次经历难忘:“我和队友们从最初的设计构思,到一铲一铲地雕琢,过程虽艰辛,但乐趣无穷。当我们的作品完成时,心中满是自豪。”她表示,即使在冰天雪地里也无法阻挡他们的创作激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广东女子32万买大爷的海景房,装修完人走了,2年后回来傻眼:房子被大爷霸占了!
王毅:中国与菲律宾的摩擦问题就是一出“皮影戏”,编写剧本的是域外势力,承包直播的是西方媒体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北控加时险胜浙江:余嘉豪25+24 里勒46+8+8约克48+10+11+10三分
15分大逆转!深圳男篮险胜江苏,贺希宁30+9周鹏19+4,威姆斯全能